成语: 虎口余生、虎荡羊群、虎变不测、 虎狼之势、虎落平川
1.【成语】: 虎口余生
【拼音】: hǔ kǒu yú shēng
【解释】: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举例造句】: 况我本是虎口余生,诸事久已看破。
2.【成语】: 虎荡羊群
【拼音】: hǔ dàng yáng qún
【解释】: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横行,以强凌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举例造句】: 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就像虎荡羊群。
3.【成语】: 虎变不测
【拼音】: hǔ biàn bù cè
【解释】: 无法预测老虎身上的花纹发生什么变化或何时变化。形容非常之人的行踪或性情变化莫测,不可捉摸。
【出处】: 唐·李白《梁甫吟》:“大观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4.【成语】: 虎狼之势
【拼音】: hǔ láng zhī shì
【解释】: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5.【成语】: 虎落平川
【拼音】: hǔ luò píng chuān
【解释】: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举例造句】: 他此刻有虎落平川之感。
故事和典故: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说:‘上天命令我做百兽的王,你吃了我就违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块儿走,百兽见了我没有一个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话,跟它一块儿走,果然各种走兽见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
白虎复夷: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中专事猎虎者的称号。白虎﹐白额虎的略语;复﹐免除赋税或劳役。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有白虎率群虎为患,秦王悬赏招募有能杀之者封万户侯。于是夷人廖仲药等三人射杀白虎。秦王欲如约,因嫌其夷人,乃改为"复夷人顷田不租"等厚待之,并与之"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汉代兴起,夷人"亦从高祖定乱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人号为"白虎复夷"。
虎溪三笑: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宋楼钥《跋东坡lt;三笑图赞gt;》谓远公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陆修静生于义熙三年丁未﹐卒于刘宋元徽五年丙辰﹐去远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静卒年七十二﹐远公之亡﹐修静才十岁。修静于刘宋元嘉末始来庐山﹐距远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渊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
如 为虎作伥
很久以前,有一只非常凶残的老虎,因为林中的动物都被它吃光了,找不到食物,正饿得发慌,这个时候它发现林中一条路常常有人经过,就守候在路边准备吃人。
有一天,有个叫伥的人路过这里,老虎迅速的扑上去,咬住他的喉咙,拖到林中饱吃了一顿。
老虎想:“要是每天都有人肉吃该多好呀!”于是老虎抓住伥的灵魂不放,对他说:“你必须找到另一个人给我吃,我才让你的灵魂得到自由,投胎重新做人。”伥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他的灵魂仍然害怕老虎,竟然点头同意了。
于是伥的灵魂就到处去找人,当发现一个人时,就把他骗到林中,早已守候在那里的老虎连忙扑上去把人咬死,伥的灵魂为了讨好老虎,竟上前把那个人的衣服脱掉,带子解开,让老虎毫不费力地将那人吃掉。
老虎对伥灵魂的合作很满意,不肯放伥的灵魂走。
于是伥的灵魂也不去投胎做人,帮助老虎做吃人的勾当。
人们称伥的灵魂为“伥鬼”。
后来形容那些帮助恶人一起做坏事的人为“为虎作伥"。
1)叁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叁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叁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叁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
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叁人成虎」
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否则「叁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2)虎狼之心
【出处】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汉·刘向《说苑·正谏》【解释】比喻凶残的野心。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尝君准备去西边的秦国,门客用寓言谏之说:在淄水听到土耦人与木梗人的对话,木梗人说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
土耦人说木梗人是东园之桃,遇水漂泊异乡。
秦国有虎狼之心,不能去。
孟尝君才能门客的意见,不敢去秦国
3)握蛇骑虎
【解释】比喻处境极险恶。
【相近词】势如骑虎
【成语故事】北魏时期,魏高祖死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发丧,下诏徵世宗会驾。
灵柩行至鲁阳,才发丧。
当时咸阳王元禧怀疑元勰有阴谋说“你这样做很危险。”元勰怀恨在心说“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 泥马(这个和你的提问无关 就是觉着好玩)
【释义】①形容识人不明,表示明明其能力不足,但上位者因为种种原因或糊涂,任其肆意妄为。
②形容虚有其表,窃居名位者,表示即使给某人相应的地位,但其能力不足是无法改变的。
③形容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成语故事】 且说那康王的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兀术为何看他不见?因有神圣护住,遮了兀术的眼,故此不能看见。
康王骑在马上,好比雾里一般,那里敢开眼睛,耳朵内但听得呼呼水响。
不一个时辰,那马早已过了夹江,跳上岸来。
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处,那马将康王耸下地来,望林中跑进去了。
康王道:“马啊!你有心,再驮我几步便好,怎么抛我在这里就去了?”
康王一面想,一面抬起头来,见日色坠下,天色已晚,只得慢慢的步入林中。
原来有一座古庙在此。
抬头一看,那庙门上有个旧匾额,虽然剥落,上面的字仍看得出,却是五个金字,写着“崔府君神庙”。
康王走入庙门,却发现一马槽,槽内卧着一匹泥马,颜色却与骑来的一样。
又见那马湿淋淋的,浑身是水,暗自想道:“难道渡我过江的,就是此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声道:“那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么不坏?”言未毕,只听得一声响,那马即化了。
康王走上殿,向神举手言道:“我赵构深荷神力保佑!若果然复得宋室江山,那时与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也。”说了,就走下来,将庙门关上,旁边寻块石头顶住了。
然后走进来,向神厨里睡了。
此回叫做“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正是:天枢拱北辰,地轴趋南曜。
神灵随默佑,泥马渡江潮
【示例】红鸟这厮也能当上十二骑士, *** 泥马啊;阿斗烂泥扶不上墙,即使上将潘凤在身边也不能稳坐江山, *** 泥马呀;不会做就别做,PS个老虎照片也敢拿出来,真是 *** 泥马。
1.初生之犊不怕虎
东汉末年,刘备利用曹操与孙权的矛盾,就命关羽率军北上,进攻襄阳与樊城。
曹操派曹仁领兵出战,被关羽的部将廖化打败。
庞德率军指名要与关羽决战,双方难分胜负。
关羽对部下说庞德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必须用计才能制伏他
2.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
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他首先到郑善国。
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
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
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
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
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
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
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
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
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讲述了6个成语故事。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不光是因为它额头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王”字,更是因为它无比威猛、力量十足的形象使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关于虎的成语故事吧!
1、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说的是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三人成虎的故事延伸
【注音】sān rén chéng hǔ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谣言
【近义词】众口铄金 三告投杼 以讹传讹 曾参杀人
【反义词】眼见为实
【年代】古代
【例句】在不了解事情的真想时,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点评
一个人对别人说的事情不可全信,哪怕许多人的说辞都是一样的,我们还是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以免被坏人蒙蔽。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关于虎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狐假虎威的故事延伸
【注音】hú jiǎ hǔ wēi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含贬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
【用法】主语谓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年代】古代
【例句】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点评
奸诈狡猾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这种人虽然能逞雄一时,但也是不堪一击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脱离实际、闹出笑话哦!
3、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为虎作伥的故事延伸
【注音】wèi hǔ zuò chāng
【出处】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反义词】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年代】古代
【例句】黄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最终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为虎作伥点评
故事里的伥鬼做坏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武力支持,要想为民除害,首先要把老虎弄走,因为他以前做坏事别人不敢反抗是因为害怕老虎,现在老虎不在了,他再欺服别人,别人就敢反抗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准则,不要帮助坏人做坏事。
4、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暴虎冯河的故事延伸
【注音】bào hǔ píng h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匹夫之勇,赤膊上阵
【反义词】谨言慎行、深谋远虑、深思远虑、审时度势
【年代】古代
【例句】敌众我寡还要硬拼,简直是~。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点评
故事里的子路是有勇敢的人,但是他这个人没有什么谋略,做事全靠着一股勇气,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加考虑,毛手毛脚,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有可能会伤及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噢!
5、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虎落平阳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轻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落毛凤凰”吗?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和虎的斗争,见周都督意欲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目丑,无目也是丑。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这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虎落平阳的故事点评
【注音】hǔ luò píng yáng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解释】平阳:古称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相传中国古代尧帝建都平阳,史称“尧都平阳”,现翻译为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常与“被犬欺”连用
【近义词】孤雁失群、蛟龙失水
【反义词】放虎归山、蛟龙得水
【年代】古代
【例句】这叫做~被你欺,那时候哪,别说他不敢得罪我,连你也不敢得罪我啊。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虎落平阳点评
社会难免有现实的一面,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许多人都围绕在你的身旁,请求你帮助。但是一旦你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那群人又会十分现实,立马远离你,以防受到不好的影响。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有美好的理想,但也要接受社会现实,一切都要用平常心来看到,自己过得开心幸福就好。
6、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调虎离山
东汉末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
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调虎离山的故事延伸
【注音】diào hǔ lí shān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近义词】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年代】古代
【例句】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调虎离山点评
调虎离山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个“调”字。“虎”和“山”都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正如成语故事中虞诩引诱羌敌离开陈仓崤谷,予以全歼,这可都是高招哦。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故事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故事,老虎是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也是完美的“捕猎者”,积累多一些关于虎的成语对写作也有帮助,以下分享我整理的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故事。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故事1
1、 狐假虎威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它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2、虎踞龙盘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这个成语说明了英雄一般都占据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一般形容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守着重要的地位。
3、龙腾龙跃
1、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他刚要回头再唤一声,见 强小兵 已经猛策他的那匹龙腾虎跃的火焰驹,雷鸣电闪般地驰骋过去。” 柯岩 《她爱祖国的明天·“你的兵变了么”》:“新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辅导员也龙腾虎跃,起来接班。”
2、形容笔势飞动遒劲。 冯夏熊 《背兴的恋爱》:“这一幅字写得苍劲有力,龙腾虎跃,气势不凡。”
3、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梁启超 《志未酬》诗:“任龙腾虎跃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几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七章:“[ 李自【成】 ]坚信只要度过这一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龙腾虎跃。”
4、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葱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恭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道:“您这样不行,我怕日后议论我的还不止三个人啊!”魏王说:“我心留有数,你去吧!”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5、放虎归山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6、老虎学艺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
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故事2
关于虎的成语及解释
1、龙腾虎跃 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
2、将门虎子 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
3、龙行虎步 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4、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5、猛虎添翼 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6、盘龙卧虎 比喻隐藏的人才。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焉:怎么。
8、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9、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10、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11、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12、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13、虎头虎脑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14、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15、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16、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7、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8、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19、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20、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21、虎啸风生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22、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23、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24、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25、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26、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27、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28、恶虎不食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29、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30、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31、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32、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33、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34、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35、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36、打死老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37、宫邻金虎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38、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39、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40、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41、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42、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43、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44、虎落平阳 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45、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46、虎不食儿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47、画虎不成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48、狐假虎威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9、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50、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51、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故事3
一、关于老虎的词语
1、雄壮威武 迈开大步 威风凛凛 快如闪电 凶猛目光
2、威风 前额 血盆大口 四周张望 又饥又渴 目光炯炯
3、昂首阔步 不停摇摆 踱着方步 全身金黄 大摇大摆 走来走去
4、黑色横纹 毫无动静 十分孤僻
5、大嘴 哈欠 血红 舌头 牙齿 背部 体侧 腹部 胡须
6、贪婪 凶恶 前爪 威武 狂啸 斑纹 利牙 尾巴
7、百兽之王 又大又圆 粗壮有力 独来独往
二、关于老虎的句子
1、老虎是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也是森林之王,它们生性残忍,是完美的“捕猎者”,但虎毒不食子,也很少攻击人类,而人类的狩猎目标经常是无辜的它们,最后导致巴厘虎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在我们人类的侵占下,也是岌岌可危,我们本可以和老虎和平相处,但我们总是到它们的地盘去骚扰它们,是我们让老虎的数量急剧减少,是我们让人类与老虎之间产下那么多的仇恨。
2、老虎,人们都认为它是凶猛的,令人恐惧的,那是因为它对你不熟悉,如果你与它朝夕相处,那么它将不在是令你恐惧的了。
3、老虎小时候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只是比猫大,经猫活泼,比猫可爱。
4、笼子里的老虎和野地里的老虎。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一只羡慕自由,一只羡慕安逸。交换后,笼子里的老虎到处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不用为食物而发愁。但不久都死了。有自由,却没有捕食的本领;安逸,却没有好心境。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明白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
5、但老虎在捕抓猎物时,那么它就会十分凶猛,像一个猎人似的,不,对准确的说也就是一个猎人,对猎物如饥似渴的那种渴望,使它充满了欲望而变得凶猛,残暴起来。在野外你可以看见老虎,你仔细看它会显得十分美丽,这就是老虎。
6、老虎,有着大大的眼睛,发达的四肢,活跃的思维,强健的体魄以及惊人的速度。老虎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每次在追捕猎物的时候,都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猎物,老虎们通常会先埋伏在一个地方,等猎物们靠近了以后,才会去追捕,而且它们都会集中包围落单的猎物,然后再发动攻击。如果是捕追体积大的动物的话,老虎们一般都会先把猎物的体力耗尽,然后再蜂拥而至,把猎物给咬死,再来与同伴分享美食。
7、东北虎的毛色非常美丽,额前有一个“王”字形的斑纹,一身淡黄色的长毛上夹杂着黑色条纹,显得十分漂亮;它那强健、粗壮的四肢和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又使它显得威风凛凛。东北虎是肉食性动物,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爪和犬齿。它的爪长达十多厘米,伸缩自如,比钢刀还利,就是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犬齿长6厘米,是撕碎猎物不可缺少的“餐刀”;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适于嘶咬。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敏捷而富有弹性。
8、人们一提到虎,就会想到它那健壮的身体,锋利的爪牙和威风的样子。的确,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
9、所有种类的老虎几乎都有这些特点,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捕食本领也比狮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然后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七米之外,跃高2米,一掌可以击倒一只鹿。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它还有尖牙利爪,遇上牛这样的大家伙,就从后面跃上牛背,抓住头颈,前顶后扯;如果从正面袭击,就会抓住咽喉,连咬带撕,再壮的牛也只能任它宰割了。
10、突然,背后传来一声怕人的吼声,我回头一看,只见那边有一只猛虎,张着血盆大口,像在搜寻什么猎物,正贪婪而而凶恶地向四周张望。
11、那老虎又饥又渴,两只前爪在地下略略一按,全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从山洞里昂首阔步地走出来一只猛虎,它那凶恶的大眼睛,贪婪地向四周张望着,一条大尾巴不停摇摆。
12、虎在热带和寒温带森林中都有栖息,它耐寒超过耐热,喜欢洗澡,常常出没在离水较近的`草丛之间。在饱餐之后,它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休息。虎与狮不同,一般都在晨昏时才出来觅食,但是行动却十分隐蔽。
13、老虎从山洞里走出来,踱着方步,目光炯炯,多么威武。那东北虎,张开血盆大口,狂啸一声,向几只山羊扑去。
14、啊!雄壮威武的东北虎站起来了!只见它昂着头,张着血盆似的大嘴,打了个哈欠,然后吐出一条血红的舌头,舔了舔尖刀般的牙齿,翘了翘钢针似的白胡须,全身抖了两抖,便迈开大步。你看,它全身金黄,还有一道道黑色的斑纹,一双绿眼睛里射出凶光,在铁笼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可真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后面拖着的那条尾巴不就是它的武器——钢鞭吗?—雄壮威武
15、突然,一声怒吼传来,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儿的东北虎。它张开血盆大口,露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一冲地向马扑来。虎尾扫击着树丛,刷刷乱响,震得雪粉四溅。马被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垂着头,两跟死死地盯着扑来的恶敌,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一东北虎我最喜欢的珍稀动物就是东北虎。听家乡采人参的老爷爷说,东北虎可威风啦!它身穿一件黄里夹黑的`斑纹皮袄,屁股上拖着钢鞭一般的长尾巴,。四只雪白的虎爪飞奔起来,快如闪电,黑褐色的“王”字紧扣在前额上,一双放射着凶猛目光的眼睛,就像两颗绿色的夜明珠,一张血盆大口,怒吼起来,山石也会颤抖……多么英俊,多么威武的百兽之王啊!
16、老虎又是怎么捕捉猎物的呢?在捕捉猎物这一门技能中,老虎可以说是这方便的专家。老虎先在长长的杂草中隐藏着,接着一步步地接近猎物,不发出一点儿脚步声,当猎物毫无防备时,老虎就立刻扑上去,用它尖锐的爪子撕碎猎物。就算在水中的动物对老虎来说,是小菜一碟,老虎游泳可快呢,就像跑步一样,任何动物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17、由于虎的价值大,数量又少,这“森林之王”的雄姿已很难见到。目前东北虎和华南虎均已被列为我们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相信经过社会各界人士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子孙后代们永远可以见到这百兽之王——虎的雄姿。
18、在现实生活中,虎的数量很少。在九种虎中,有四种已经灭绝了。仅剩下的五种虎中,也有几种的数量仅剩两位数了。但美洲虎,东北虎的踪迹,还是可以在森林中找到,还是一样的威风
19、有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兔妈妈叫小兔去寻找食物,它发现有好多好多成熟的野果!它摘了一个尝了尝,真甜呀!当它正准备摘回家的时候,突然,它听到一声吼叫,它转身一看,发现有一只可怕的老虎在扑向自己,它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拔腿就跑。
20、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意思就是说:“老虎就算再心狠手辣,也不会忍心吃掉自己的幼崽。”这么凶猛的动物,就算是食物也要先让自己的幼崽吃饱后才肯开口进食。到最后,幼崽的肚子鼓得像个汤圆,自己却骨瘦如柴。我喜欢老虎威武的姿态,也喜欢它勇猛的性格,更喜欢它爱护子女高于一切的精神。
21、寒假里,我去了著名的杭州野生动物园。老远,就听到了老虎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走到近处,那老虎的样子看看就吓人:一身金黄的外衣加上黑色的条纹,威风得很。一张开得大大的嘴巴,尖锐的牙齿就露在外面。面对着凶猛的百兽之王,我心惊胆战,生怕被咬上一口。
22、老虎的身上长着黄色的毛,并夹杂着一条条黑色的斑纹,到是很漂亮。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跑起来可快啦。它的脚爪尖尖的,可怕极了!
23、激起记忆的浪花,回首童年的时光,有多少欢乐,有多少泪。到今天,我在心里还有一种不可改变的思想:老虎就是老虎,百兽之王,凶残的本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可是那一次却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24、彩色电视屏幕上的老虎,摸样可真吓人,圆鼓鼓的眼睛,睁的大大;嘴边有一些胡须,一张嘴就露出尖刀般锋利的大牙齿,我仔细地看了几回拉进的镜头,发现老虎的额头上有一个王字。大概是因为有了这个王字它才成了森林里的大王吧。
25、老虎是非常大的动物,身长达3—6米,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头上有着一个王。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觉得它那么威猛,具有王者的气概。
发表评论